首先我们聆听了石校长关于学校校训、办学规模、课程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科竞赛、自主招生情况等方面介绍。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创办于1907年。一百年来,学校以民主、科学的时代精神和深厚、博大的人文底蕴,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社会精英,其中有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张太雷,有国学大师钱穆、文学家刘半农、民族音乐家刘天华、语言学家吕叔湘、史学家吕思勉,有20多位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和国际院士,各类专家、教授、学者不胜枚举,可谓“校以生名”。
石校长还告诉我们学校今后将高度关注的五个方面,留给我们以更多的启发和思考。一是关注课堂教学的改革,以解决学生差异性问题,二是建设创新实验室,致力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三是实施“项目制管理”,加大课程基地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四是作好选项,尝试教育评价改革与实验,五是走集团化办学的道路,存量保稳定、增量搞创新。
接下来吴主任、王主任分别就课程基地建设和教师队建设作了详尽的介绍。常州高级中学被誉为江苏基础教育“四大名旦”之一, 吴主任对省常中高中生物课程基地建设阶段性成果,尤其是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作了非常细致介绍,包括分子生化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数码显微实验室和生理解剖实验室、野外生理检测、机能实验室、理化生DIS实验室、湿地生态系统、课程基地网络平台等硬件建设,还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校内生物学科资源整合,既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又促进了办学质量可持续发展。学校教师发展的王主任系统地介绍了近年来教师队伍建设经验体会,参观学习的老师们有一种共同的感受,我校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又不能不承认,我们在课程前瞻性、课程设置的体系化、教师队伍建设的严谨性等方面还有很的发展空间。
常州高级中学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自主招生与各项奥林匹克竞赛成绩非常突出:仅以2014届高三自主招生中,6人分别获得清华大学一本线录取、55分、38.4分、30分、20分、10分的加分,2人分别获得北京大学一本线录取和40分加分,其它名校加分也很多。学科竞赛一直是常中的“王牌”。近几年,该校5大学科奥赛获金牌数每年都在100枚左右,获高校保送资格人数每年在20人左右,领跑全省。2014届高三14人分别获得物理、化学、生物奥赛全国一等奖,20人获得信息学竞赛全国一等奖。现在校高二高三学生已有6人因信息学竞赛获得清华北大保送资格。
校以生名,教以师显,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建设和发展中永恒的主题。这是我们苏南五校之行最深刻的体会。